《背影》中的父亲曾感动了无数人,可是如果我告诉你,朱自清从小就和父亲关系不好,父子俩反目成仇几十年,而且父亲做的事能把朱自清活活气死,你还会继续感动吗?
朱自清的父亲叫朱鸿钧,出身苏北名门望族,从小对朱自清的要求格外严格,但因为忙于公务,平时没机会管教,所以一旦有了时间,朱鸿钧就会用比平时更严苛的态度来对待朱自清。朱自清的课业,他要逐字查看,一旦看见先生给的评语不好,他就会对着朱自清一顿臭骂,把试卷扔至到火里烧个干净。年幼的朱自清只能默默流泪,不敢言语。
朱鸿钧官场得意,在宝应税务局长的肥缺上潇洒快活,一年娶了好几房姨太太,其中一位潘氏是个历害的角色,在家中专横弄权,让朱自清的母亲苦不堪言,后来朱鸿钧在徐州做官,又娶了好几房的姨太太,潘氏知道后跑去大闹了一番,告发他用公款娶姨太太,朱鸿钧因此丢了官职,还落下了500大洋的亏空,只好让家里变卖首饰填补。
朱自清的奶奶不堪忍受变故和家中的折腾,气得一病不起后不幸离世,朱鸿钧四处借钱才给母亲办完了丧礼,中年丧母,功名尽毁,一地鸡毛,朱鸿钧的性格自此变得不阴郁了起来。办完丧礼后,朱鸿钧要去南京求职讨生活,而朱自清要去北京上学,父子俩来到同一个火车站,却背道而驰,各自打拼,朱自清的火车先开,朱鸿钧在月台上为他送别,这就是《背影》的故事背景。
送别时,朱鸿钧看见别人手里拿着橘子,他也执意要给儿子买一些橘子带着,可是连母亲的葬礼都是借钱来办的,哪有什么闲钱去买橘子呢?这对于他来说太奢侈了,所以当朱自清看见,曾经享尽荣华富贵,挥金如土的父亲,竟然低声下气,无比笨拙地跟商贩计价还价,拖着肥硕的身体吃力地爬上爬下的时候,他终玩弄忍不住地留下了泪水。
可他当时在心里还是没有原谅父亲,对他的严厉苛责和对家庭的不负责任,几十年的心结没那么容易解开,而且两人之后又出现了更加激烈的新矛盾。
朱鸿钧此后的仕途异常坎坷,回到扬州后的生活也十分穷困,导致性格更加暴躁。朱自清的妻子武钟谦留在家中照顾公婆和孩子,因此受尽了苦头,武钟谦生性开朗爱笑,可朱鸿钧一看到武钟谦的笑就非常气愤,认为是在嘲笑他,便经常叱骂她,武钟谦从此再也不敢在他面前笑了。这让本就有病在身的她,愁绪更加郁结,为后来早逝埋下了病根。
1921年朱自清回到扬州教书,朱鸿钧竟然凭借和校长的私交,不打招呼就把朱自清当月的薪水全部提前领走了,这彻底激怒了朱自清,他一气之下跑到宁波等地教书,随后把妻子和孩子都接走了。这又反而激怒了朱鸿钧。
第二年,朱自清为了缓和矛盾,带着妻儿回到扬州,可朱鸿钧却不让他们进门,虽然在旁人劝说下让朱自清一家进了家门,但做为父亲的朱鸿钧却不理不睬,当做没看见,朱自清自讨霉趣,再次举家离开。
后来父子矛盾越来越深,朱自清又把母亲和妹妹接走了,朱鸿钧独自一人在老家,就是不肯向儿子服软,直到1925年,在北大教书的朱自清突然收到朱鸿钧的来信,告诉他自己身体越来越不好,可能大限将至,朱自清才后悔这几年不该跟父亲较劲,回忆起当年月台送别的那一幕,想起如山般厚重的父爱,终于提笔写下了流传后世的经典散文篇《背影》。
三年后,朱鸿钧看到了这篇文章,行动不便的他慢慢移动到窗子前,戴上老花眼镜,文章还未读完,早已老泪纵横,明白了儿子和他一样也爱着彼此,他原谅了儿子,这是中国式的原谅,当一个父亲说他原谅儿子的时候,实际上是在跟儿子道歉,他也是在和自己和解。至此,父子二人几十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。
后来朱自清曾说,如果没有《背影》的话,父亲是到死都不会原谅他的。
背景故事说完,知道了朱自清的父亲是这样的人,你还会继续为《背影》中的亲情感动吗?我的回答是:当年上课时我并不知道背后的故事,我感动落泪,现在我知道了背后的故事,我更加感动落泪。
因为人性是复杂的,不是非黑即白,朱自清的父亲不是一个好儿子,不是一个好丈夫,甚至也不能说是一个好父亲,但没有人会怀疑他对朱自清的爱是发自内心的,当他拖着肥胖的身躯在月台上为朱自清买橘子的时候,他就是一位看见别人孩子有了,自己的孩也也得有的普通父亲。可怜天下父母心啊,怎能不为之动容呢?
文章最后还想说,现在很多人用《背影》中买橘子的情节玩伦理梗,我不反对这种行为,但我真心希望在玩梗的同时,可以多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。只会玩梗,最终难免流于庸俗的表面,比起背后的内涵,却可以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验,在娱乐的同时避免庸俗。
父亲武钟谦背影朱鸿钧朱自清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